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
2024, 02, v.34 1-5+95
人工智能助推教师专业发展:机遇、挑战和路径
基金项目(Foundation): 2022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“教育大数据分析与应用”(22IRTSTHN031); 2021年河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“‘互联网+’背景下教育硕士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应用”(YJS2021JG02)
邮箱(Email):
DOI:
摘要:

智能时代下,人工智能是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。智能技术拥有优越的算法和自主决策能力,是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目前已有研究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师专业发展,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三大机遇:人工智能赋能教师自我发展、人工智能优化教学资源获取、人工智能驱动学生评估动态全面化。文章梳理了三种挑战:技术门槛与应用挑战、数据采集与算法伦理、角色定位与态度迷失。基于教师应用智能技术存在的问题,需从掌握人工智能专业知识,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;坚定人工智能专业信念,树立教师人机协同信心;培育人工智能专业能力,建立终身学习的资源库三种路径助推教师专业发展。

Abstract:

KeyWords:
参考文献

[1] EDUCAUSE. 2023 EDUCAUSE Horizon Report(Teaching and Leaning Edition)[EB/OL].(2023-05-08)[2024-04-11]. https://library.educause.edu/resources/2023/5/2023-educause-honzon-report-teaching-and-learningedition.

[2]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.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《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》的通知[EB/OL].(2022-04-11)[2024-04-11].https://www.gov.cn/zhengce/zhengceku/2022-04/14/content_5685205.htm.

[3]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.教育部关于发布《教师数字素养》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.[EB/OL].(2022-11-30)[2024-04-11].https://www.gov.cn/zhengce/zhengceku/2023-02/21/content_5742422.htm.

[4]张帅,陶佳,费先凡.国内教师数据素养的研究热点与应用前景展望——“数据素养+教师”相关期刊论文的可视化分析[J].甘肃开放大学学报,2023,33(4):7-12.

[5]宋广文,魏淑华.论教师专业发展[J].教育研究,2005(7):71-74.

[6]朱旭东.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建构[J].教育研究,2014,35(6):81-90.

[7]韩巧玲.多元借力提升教师自我发展能力[J].中国教育学刊,2020(1):102.

[8]陈文浩.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发展趋势研究[J].中国教育技术装备,2021(24):7-18.

[9]赵志群,黄慧婷.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研究:现状、问题及建议[J].中国教育信息化,2022,28(8):10-17.

[10] Guo K,Zhong Y,Li D,et al. Effects of Chatbot-Assisted In-Class Debates on Students’Argumentation Skills and Task Motivation[J]. Computers&Education,2023(203):104862.

[11]张利钊,杜旭,李浩,等.基于多模态数据的学习投入评估方法分析[J].电化教育研究,2022,43(10):72-78.

[12]檀慧玲,王玥.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与核心议题[J].教育研究,2023,44(12):143-151.

[13]祁芸,赵永发.“教学评一体化”下同伴互评实证研究的热点与展望[J].甘肃开放大学学报,2024,34(1):60-65.

[14] Harfouche A,Petousi V,Jung W. AI Ethics on the Road to Responsible AI plant Science and Societal Welfare[J].Trends in Plant Science,2024,29(2):104-107.

[15]孙岩,江丽雯.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的定位及其实现路径[J].教学与管理,2022(33):42-47.

[16]李美凤.教师与技术的关系再论:技术对教师发展的作用机制[J].中国电化教育,2012(1):7-12.

[17]张群,田格格.AI-TPACK理论视角下教师智能教育素养:模型构建及培养策略[J].开放学习研究,2023,28(6):30-40.

[18]王春丽,邢海风.纵横视角下人工智能素养的理论研究与行动启示[J].现代教育技术,2024,34(1):73-83.

[19]武法提,杨重阳,李坦.智慧学习环境中的人机协同设计[J].电化教育研究,2024,45(2):84-90.

[20]季益龙,梁晨,周跃良.智慧教师教育实训平台的设计与应用[J].浙江师范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23,46(3):274-280.

[21] Copur-Gencturk Y,Li J,Cohen A,et al. The Impact of an Interactive,Personalized Computer-Based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 on Student Performance: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[J]. Computers&Education,2024(210):104963.

[22]刘喆.智慧环境下的“U-S双师”课堂:设计、实施与评价[J].电化教育研究,2023,44(7):75-106.

基本信息:

DOI:

中图分类号:G451;TP18

引用信息:

[1]朱珂,史晓雪,苏林猛.人工智能助推教师专业发展:机遇、挑战和路径[J].甘肃开放大学学报,2024,34(02):1-5+95.

基金信息:

2022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“教育大数据分析与应用”(22IRTSTHN031); 2021年河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“‘互联网+’背景下教育硕士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应用”(YJS2021JG02)

引用

GB/T 7714-2015 格式引文
MLA格式引文
APA格式引文